學校依托先進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理念,2002年被列為市政府重點建設的面向21世紀十所現代化名校之一。學校位于市區溫瑞塘河南塘河邊,依水而建,獨具江南水鄉的空靈俊逸。學校布局合理,現代化教育設施設備創一流水平,占地面積近150畝,現有建筑面積40843m2,校園綠化面積達38300 m2,綠化率38.33%。教學設備按省重點高中標準配備。有400m國際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1個,草坪足球場1個,網球場2個,籃球場7個,排球場4個。學校規模發展迅速,特別是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迅速,提升快。
現擁有52個教學班,其中初中20個,高中32個,在校生2188人,擁有現代化的校園網絡,教室均配備多媒體平臺。師資力量雄厚,其中全國勞動模范1人,溫州市名教師(名班主任)3人,省、市教壇新秀8人,教壇中堅5人,學科骨干教師3人。高級教師占32.6%,本科及以上學歷達100%,教育碩士28人,長期任教外籍教師1—2人。學校從全國各省、市引進大批名師和學科骨干教師,并從名牌師范院校錄用優秀畢業生,組成了一支師德高尚、敬業愛生、業務運動會拔尖、敢于創新、結構合理、富有朝氣的師資隊伍,三考成績與學科競賽成績穩步提升。在2012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八位重點(文科兩名,理科六名)的好成績,并取得歷史性突破——本科率突破50%,達到53.2%。
一、教育教學模式行之有效
近年來,我校狠抓教學質量,強化“課堂中心”,突出“以學為主”,共同聚焦有效課堂。以“提高試卷分析課的有效性”等主題活動為突破口,深入探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;加強“三考”管理和指導,依托校本課程,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。以2010至2013年為例,高考本科率從原來的32%,上升到41.4%,又上升到53.9%,再上升到62%,以平均每年10個百分點的速度在增長;而且我校有不少優秀學子被重點大學錄取,如陶殷、鄧小龍等100多位同學被復旦大學、浙江大學等重點大學錄取。誠然,我校以現有的生源能在本科率方面有較大突破,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需求,可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行之有效。
二、校本選修課程自成體系
1、基于地理優勢,打造“塘河文化”系列課程
因學校坐落于溫州的母親河“溫瑞塘河”邊,故弘揚塘河文化,打造“塘河文化”系列課程?偣卜“千年塘河歲悠悠”、“塘河名勝影重重”、“風光旖旎塘河秀”、“物阜民豐塘河富”、“民俗風情傳千秋”、“塘河英才人輩出”、“詩情詞韻頌塘河”、“治理水鄉護塘河”八個篇章,目前開設包括《溫瑞塘河古街的過去和現在》《塘河風光攝影》《劃龍舟》《走近溫州歷史名人》《南塘人在海外——留學篇》等十來門課程。設想在這基礎上開出塘河文化課程群,以拓寬“塘河文化”系列課程的內涵。
2、堅持全面普及,完善“五個一百”系列課程
在開足開齊國家與地方課程的前提下,著眼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、品質和素養的提升、學習動力的增強、身體素質的提高、意志力的鍛煉等價值追求,大力推進“五個一百”課程實施。要求每位二十一中學的學生100%完成①提升一項藝文修養;②參與一種健身活動;③完成一百課時服務;④修煉一門專技特長;⑤掌握一項展示才能。
3、積極探索創新,開創“普職融通”教育模式
在省廳推出的四大類選修課程后,我們以“拓荒者”姿態實踐著職業技能選修課程的改革與創新,聯合溫州職業中專、溫州機電技師學院,開創出“普職融通”教育模式。初期讓普高學生跨校選修職高課程或讓職高教師跨校教學,近期正著手構建“普職融通”長效機制,挖掘并培養校內教師資源,打造精品職業技能類校本課程。
三、“創新班”初見成效
2011級理創班學生經過兩年來的學習,各科成績優異。如今年的浙江省生物、化學競賽,全校共16人獲獎,12人在理創班,其中理創班陳賢彬同學同時榮獲浙江省生物和化學兩科一等獎,入圍全國聯賽。
四、基地培養項目彰顯特色
通過基地培養項目化,特色項目課程化來努力推進特色品牌創建。在體育、藝術、科技等方面實現點面結合,從“人人參與”到“業余愛好”再到“專業訓練”,取得了顯著效果。如學生在機器人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;高中男足多次獲市校園足球聯賽第一名;高中羽毛球隊包攬2013年度市級全部四項冠軍及兩項亞軍,并多次在省賽中勇奪冠軍。目前我校被授予“溫州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”、“溫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訓練基地”、“浙江省校園氣象科普教育基地”稱號。
雙學籍:擁有中澳兩國高中學籍,享受兩國高中生同等待遇。